作者: 来源: 菏泽日报 发表时间: 2022-05-18 09:56
在单县曹庄乡谢庄行政村魏刘庄自然村南的沙滩上,曾有一座“状元墓”与一块“无字碑”,其故事传说令人感喟。
据目睹者介绍,“无字碑”为青石,大约高1.5米、宽 0.6米,正反面无任何字迹和雕饰,民间谓之“无字碑”。“无字碑”旁边有一个土堆,相传称之“状元墓”。
《乡村记忆》一书中有这样的描述:碑是一块无字的青石;墓是一堆莽荒的黄土,在荆棘丛生、荒草迷径的沙滩之地,青石碑犹如一个风烛残年的老者,孤零零地站在土堆旁边,仿佛在倾诉着什么、期盼着什么……
史料记载,“状元墓”出现于明朝洪武年间(1368年—1398年),埋葬着一位明太祖四年的辛亥科状元,因其姓名和字号,被朝臣曲解,触怒皇帝而名落孙山。
这位命途多舛的状元姓吴,名光,字克明,今单县曹庄乡吴堤口村人。吴光之父名本,是小有名气的清贫乡儒。吴光自幼聪慧、笃行好学、博通古今、被褐怀珠,有口皆碑。
明洪武四年,朝廷首诏恢复科考取士制度,吴光百感交集、喜不自持,想到自己耕读十载,欣幸而遇,唯满腹经纶,方成就功名,可光宗耀祖、报恩桑梓。此时的吴光已通过院试、乡试,均名列前茅。于是,时年20岁的吴光踌躇满志,欣然赴京赶考。
三场会试下来,吴光位居榜首。接着是殿试,应试题目是“治国方略”,吴光通晓经史子集、深谙程朱理学,一览试题,顿感胸有成竹,即文思泉涌,谈古论今,走笔成章。
阅卷官但见吴光的答卷字体清丽、文辞精妙,惊呼称奇,异口同声,提名一甲,呈报皇上御批恩准。朱元璋通览吴光的应题文章,顿感字字珠玑、句句金石,论道经邦,张弛有度,称誉难得才俊力作。然而,就在朱元璋御笔圈点之时,一大臣断然辩驳:“此人不可录用!”朱元璋不禁疑惑,探究缘由。大臣郑重回禀:“我大明王朝一统天下,正值晴天丽日、乾坤朗朗,社稷待兴,前程似锦。而此应试者名吴光、字克明,‘吴’同音‘无’,“克”意为“克制”,这不是说我大明乾坤无光,犯克我大明美好前景么!”另一大臣随之进言:“即便取名叫字非心无意,但呼之逆耳,听之曲解,对我大明朝廷社稷有不祥之兆,此嫌不可小觑!”朱元璋顿悟,会意赞许:“爱卿明察秋毫,进谏有理!”言毕,遂将试卷丢之。如此这般,殿试一甲准状元的吴光因其“无辜”名字被曲解遭淘汰,令天下唏嘘不绝。
落第归来,吴光痛心疾首、默默无言、郁郁寡欢、无所事事,终忧愤成疾,了却残生,时年21岁。
民间相传,吴光孤寂的灵魂被匆匆收殓、草草入土。究其终生,褒贬不一,非易定论,墓志铭更难反映其壮志未酬的青春韶华,聊且一字不提,仅立一块“无字碑”,是非曲直、顺逆得舍,任凭后人评说吧!
“状元墓”里非功名,“无字碑”上有逸闻;有人著诗,流传至今:大明乾坤日月朗,状元岂能名吴光;无意克明先克己,枉辜十载苦寒窗。
后来,人们突然发现,不知道什么时候,“状元墓”“无字碑”沉寂黄沙、难觅踪迹,而其关联故事依然被街谈巷议,无休无止。
文/图 通讯员 刘厚珉